房颤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心电图、动态心电图、超声心动图、血液检查以及心脏电生理学检查等,具体检查方案需根据病情由医生制定。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房颤的类型、病因及并发症情况。
1、心电图
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首选检查,可记录心脏电活动并显示异常心律。房颤典型表现为P波消失,出现不规则的f波,且心室率绝对不齐。该检查无创且快速,能即时捕捉心律失常,但对阵发性房颤可能需结合动态心电图。
2、动态心电图
通过24小时或更长时间持续监测心电活动,能有效捕捉阵发性房颤。对于症状发作不频繁的患者,可佩戴便携式设备记录日常活动中的心电变化,有助于评估房颤发作频率、持续时间及与症状的关联性。
3、超声心动图
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可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,检测心房血栓、瓣膜病变等并发症。左心房扩大是房颤常见表现,该检查还能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,排除心力衰竭等合并症,对制定抗凝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。
4、血液检查
包括甲状腺功能、电解质、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检测。甲状腺功能亢进是房颤常见诱因,血钾异常可能加重心律失常,凝血指标监测对使用抗凝药物者尤为重要,有助于排除代谢性和内分泌性病因。
5、心脏电生理检查
通过导管插入心腔记录电信号,适用于复杂病例或拟行射频消融治疗者。可明确异常电活动起源,评估消融靶点,对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房颤患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。
房颤患者确诊后应定期复查相关指标,特别是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监测出血风险。日常需控制血压、血糖等危险因素,避免过度饮酒及摄入咖啡因。若出现心悸加重、呼吸困难或晕厥等症状,应及时心血管专科就诊调整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