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发病原因
1.生理性高催乳素血症
正常健康妇女夜间和睡眠(2~6am)期间、卵泡晚期和黄体期血浆催乳素升高。妊娠期血浆催乳素升高5~10倍。妊娠中期后羊水中催乳素浓度高于血浆。哺乳期妇女,血浆催乳素浓度高于非妊娠期1倍。胎儿和新生儿(28孕周~产后2~3周)血浆催乳素相当于母体水平。按摩乳房和吸吮乳头反射性促进催乳素分泌。产褥期(4周内)血浆催乳素仍维持高水平。非哺乳妇女催乳素在3个月内降至非妊娠期水平??崭埂⒁鹊核匦缘脱?、运动、应激、性交时催乳素明显升高。
2.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
(1)下丘脑-垂体病变:
?、傧虑鹉苑枪δ苄灾琢觯喊使芰?、浸润性下丘脑病变肉瘤样病、组织细胞增生症、神经胶质细胞瘤和白血病。
?、诖固骞δ苄灾琢觯喊ù固逑倭?80%分泌催乳素)、催乳素腺瘤(prolactinoma)、肢端肥大症(25%伴有高催乳素血症)、库欣综合征(肾上腺ACTH腺瘤,10%伴有高催乳素血症)、催乳素细胞增生症(80%伴有高催乳素血症)。
?、酃δ苄愿叽呷樗匮ⅲ憾喟桶饭δ芤种扑?,包括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(5%伴有闭经溢乳综合征)和继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(10%伴有高催乳素血症)。
?、苎字⒑推苹敌圆”洌喊阅ぱ?、结核、梅毒、放线菌病、损伤、手术、动-静脉畸形、肉芽肿病;垂体柄病变、损伤或肿瘤压迫。
?、菥翊瓷?、应激和帕金森病。
(2)甲状腺和肾上腺疾?。?p class="article_content_text">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,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、桥本甲状腺炎。肾上腺疾病,包括慢性肾病、艾迪生病和慢性肾功衰竭可出现高催乳素血症。
(3)异位催乳素分泌综合征:
包括未分化型支气管肺癌、肾上腺癌和胚胎癌。
(4)多囊卵巢综合征。
(5)妇产科手术和局部刺激:
包括人工流产、侵蚀性葡萄胎或死胎引产后、子宫切除术、输卵管结扎术、卵巢切除术。乳房局部刺激,包括乳头炎、皲裂、胸壁外伤、带状疱疹、结核和胸壁手术也可反射性引起高催乳素血症。
(6)促进催乳素分泌的药物:
?、俾樽硪┪铮喊鸱?、美沙酮、蛋氨酸脑啡肽。
?、诰癫∫┪铮喊ǚ脏玎豪啵ǚ哙ご?、氟非那嗪、氯丙嗪等、三环抗抑郁药物、阿肽、氯二氮革类、苯丙胺和地西泮。
?、奂に乩嘁┪铮喊ù萍に?、口服避孕药、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(TSH-RH)。
?、芸垢哐挂┪铮喊谆喟?、利血平、维拉帕米(异搏定)。
?、萦跋於喟桶反缓凸δ芤┪铮喊ǎ篈.多巴胺受体拮抗药,包括吩噻嗪、氟哌啶醇、甲氧氯普胺、吗丁啉、哌迷清(匹莫齐特);B.多巴胺重吸收阻断剂:诺米芬辛(苯异喹胺);C.多巴胺降解剂,包括利血平、甲基多巴;D.多巴胺转化抑制剂:阿肽。
⑥单胺氧化酶抑制剂。
?、弑蕉锢嘌苌铮喊ǘ洁胚虻锢唷奔柞5?、因忽顿、丙咪嗪、阿密替林、苯妥因、地西泮、氯硝西泮。
⑧组胺和组胺H1、H2受体拮抗药:包括5羟色胺、安非他明等。H1受体拮抗药,包括氯苯甲嗪、吡苄明。H2受体拮抗药甲氰脒胍。
⑨止吐药物:包括舒必利、丙嗪(普马嗪)、奋乃静。
?、馄渌喝?。
二、发病机制
垂体催乳素(PRL)的分泌受下丘脑结节-漏斗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强烈控制,故任何损伤下丘脑的病变如肿瘤、放射损伤及炎症等都有可能使垂体PRL分泌增加,从而引起高PRL血症。一些垂体疾病(如炎症等)若损伤垂体柄则可使下丘脑转运到垂体PRL细胞的多巴胺减少而引起高PRL血症。某些非PRL性垂体肿瘤如GH瘤、ACTH瘤等可压迫垂体柄而引起高PRL血症。TRH具有很强的刺激PRL分泌的作用,而甲状腺激素则能轻度地抑制PRL细胞对TRH的反应,故原发性甲减时可出现高PRL血症。30%~80%的终末期肾衰病人有轻至中度的高PRL血症,原因可能是这些病人的多巴胺代谢加快。肝硬化时可因神经递质的代谢异常而产生高PRL血症。一些胸部和乳房疾病如胸腔手术、胸部带状疱疹、乳腺炎等也可引起高PRL血症。一些非内分泌腺肿瘤如支气管癌也可分泌PRL,产生高PRL血症,不过极为罕见。